中国古代哲学提出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这种思想在医疗和健康方面的认识和应用尤为明显,而且越来越被现代医学所证明。比如我们常说的导致胃癌的幽门螺旋杆菌。
事实上,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感染有幽门螺杆菌。听到这个数字可能很多人都会吓一跳,难道自己也带有这种病菌吗?怎么并没有感觉到自己肠胃不适呢?这可是造成胃溃疡和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唉!其实科学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带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者中只有10%~20%的人,最终会患上这些胃部疾病,而其余的80%的人可能终身都会处于无症状的状态——尽管也许存在轻微的胃炎,但却不会发生病情的进展。
为什么80%的感染者,最终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出,幽门螺杆菌对人体的影响,并非简单的“幽门螺杆菌=胃溃疡/胃癌”,而应该是宿主和这种细菌之间的复杂交互的结果。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到了疾病的结局?
科学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别是:细菌的*性、细菌的浓度、以及人体的免疫。
一、细菌的*性
研究表明,在高盐的环境下,幽门螺杆菌会造成更大的*性。同时,过高的盐浓度会导致胃黏膜损伤,使得胃部更容易受到细菌*素的侵袭。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高盐饮食(特别是摄入过多的咸腌菜、腌鱼和腌肉)是胃癌的重要风险因素。而减少盐的用量,限制高盐的腌制食品的摄入,能够减少胃癌的发生风险。
另外,幽门螺杆菌之所以能在酸性的胃部存活,主要靠的就是其生产脲酶的能力。脲酶将胃中的尿素转化成氨。氨能中和胃酸,在其周围形成保护云,使其能够得以在强酸性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而镍对于幽门螺杆菌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但并不是人体所需要的。因而,饮食中的镍的多少,决定了幽门螺杆菌能获得的镍,并且可能直接影响到其生存和致病的能力。初步的研究表明,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进行低镍饮食,能够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
二、细菌的浓度
在胃炎人群中,胃部炎症的严重程度和幽门螺杆菌的携带量呈正相关。在一项试验中,幽门螺杆菌携带量少的患者,患上严重胃炎的比例只有0.57%;而携带较多的患者,患上严重胃炎比例可达28%。也就是说,你携带幽门螺杆菌的量越多,你就越有可能患上严重的胃炎。
研究发现,健康人胃里的乳酸杆菌对幽门螺旋杆菌形成抑制作用,因为存在这些制衡的因素,幽门螺杆菌就难以肆虐地生长,进而就不容易产生过多的问题。而这些在胃中定植的有益菌,大都来自于自然环境中。
对于人类来说,胃部菌群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发酵食物。像酸奶、开菲尔、泡菜、豆豉等自然发酵的食物中,会携带有许多的细菌和真菌,其中的许多可以被认为是益生菌。而许多从发酵食物中提取出的益生菌,表现出了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所以说,定期地摄入(低盐)发酵食物,能起到对胃部疾病的保护作用。
还有研究发现,一些含有抗菌成分的食物,比如大蒜,也能对减少幽门螺杆菌的定植起到帮助,降低胃癌的发生率。
三、人体的免疫反应
研究表明,在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如果造成炎症反应过度,将更容易引发严重的胃部疾病。而影响胃部炎症反应的,除了基因,还包括许多膳食和生活方式的因素。其中,最显著的两个因素是蔬果的摄入水平和烟草的使用情况。
研究发现,饮食中摄入较低的蔬菜和水果,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因为食物中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硒都具有抗胃黏膜炎症的作用。与此同时,较高水平的维生素C的摄入与胃癌发病率的降低有关。而在蔬菜水果摄入较少的人群中,额外地补充维生素补剂,能够降低他们患上胃癌的风险。
此外,观察性的研究发现,吸烟者更容易患上胃溃疡,并且也更难愈合。而值得一提的是,吸烟会减少胃部的血流和黏液的分泌,使得胃黏膜更容易受到有害物质的侵袭。
综上所说,养胃还是要从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方面来入手,荤素搭配,(低盐)发酵食物,规律的饮食起居,这些被传统文化验证了的方式,依然是我们健康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