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一样,都是大家日常生活中常见健身项目。只是大家对温和的有氧运动要更加偏爱一些,对于无氧运动则还是有很多人不清楚概念。
无氧运动指的是当我们在做剧烈运动的时候,比如米冲刺,10多秒就抵达终点,因为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起跑吸入的那口氧气,还没来得及到达细胞参加身体“燃烧”的活动,运动就结束了。
我们的身体在利用氧气的过程中,有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就是区别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关键。剧烈、短时间的运动,就是我们所说的无氧运动。在无氧运动的过程中,氧气还没来得及发挥作用。向米、米短跑,米游泳,举重等,这些都是无氧运动。
相应的,无氧运动的能量代谢系统就是无氧代谢。当运动强度增加了一定程度,身体对能量的需求超过了有氧运动代谢系统供给能力时,能量已经处于一个供不应求的处境,无氧代谢系统就会开始启动了。
无氧代谢的特点是快、供给迅速,不过产出能量比较少,只能使用糖分作用燃烧。这就是为什么剧烈运动之后,我们会力竭的一个原因。我们的经验之谈是米冲刺结束的那一刻,会比0米的慢跑结束的时候更感到身体疲惫,体力透支。
无氧代谢的最大缺点是糖分不充分“燃烧”,从而产生乳酸。乳酸的堆积,让我们的肌肉细胞环境酸碱度降低,这同样是高强度运动容易导致疲劳的另一个原因。无氧运动一般不超过两分钟就需要休息一下,让体力恢复,让血液把无氧代谢的废物带走,才能继续运动。
实际上,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很少独立存在,我们的身体不会一下子从一种代谢状态,猛然切换到另一种状态。通常情况下,它们互相重叠,有时候有氧代谢占主导,有时候无氧代谢占主导。
但我们在做低强度的运动时,如散步,无氧代谢所占的比例就特别小,我们就可以归类为“纯有氧运动”。而几乎所有的高强度运动中,有氧和无氧会并存,所以基本上没有“纯无氧运动”。如果你在米跑的时候,氧气只是没有来得及完成一个完整的有氧代谢,实际上已经开始参与到代谢的过程了。
另外,一项运动是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跟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训练水平也有关系。比如快走,对很多初学者来说可能更偏向于无氧代谢的参与,容易引发肌肉酸痛,更像是无氧运动,但对竞走运动员来说,却接近于有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