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中暑的病因
环境因素:高温35℃、高湿60%、通风不良。
自身因素
①产热增加:体力劳动、运动、发热、甲亢等。
②散热障碍:穿不透气的衣服、汗腺功能障碍。
③热适应能力下降:如营养不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久病卧床者、老年人、孕产妇。
重症中暑的分型及主要表现
重症中暑的分型
重度中暑各型的表现---------
(1)中暑先兆
---------
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
(2)轻症中暑
---------
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C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躺解衣,降温,补充水和盐分,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
(3)热痉挛
---------
多见于健康青壮年人。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出现肌肉痉挛性、对称性和阵发性疼痛,持续约3分钟后缓解,常在活动停止后发生。
---------
(4)热衰竭
---------
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病人,在严重热应激时,由于体液和血纳丢失过多,补充不足所致。表现为疲乏、无力、眩晕、恶心、呕吐、头痛等。可出现呼吸增快、肌痉挛、多汗。体温可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检查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高纳血症和肝功能异常。
---------
(5)热射病
---------
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又称中暑高热,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为典型表现。体温温度可达41℃,皮肤干燥、灼热而无汗。病人可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如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嗜睡、木僵甚至昏迷。
热射病的定义及临床表现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
临床表现
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咳嗽、哮喘、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现象,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
血化验示
高钾、高钙,白细胞计数增多、血小板计数减少,肌酐、尿素氮、丙谷转肝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增高,心电图示心律失常和心肌损害。
热射病的急救要点
急救原则
尽快脱离高温环境,迅速降温,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现场救护
①改变环境迅速将病人搬离高温环境,安置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或20~25℃房间内,解开外衣,病人取平卧位。
②降温轻症患者反复冷水擦拭全身至体温降到38℃,饮用盐冰水或饮料。体温持续在38.5℃以上者可口服水杨酸类解热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预防中暑的饮食宜、忌
预防中暑饮食物
*饮西瓜汁*西瓜翠衣(西瓜鲜外皮)*酸梅汤*绿豆汤*金银花*菊花茶*薄荷凉茶*荷叶凉茶
中暑后饮食禁忌
★忌大量饮水★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忌吃大量油腻食物★忌单纯进补
END